《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文章表达了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的崇高精神品质的赞美。
阅读理解:
1. 文章中白杨树有哪些特点?
答:白杨树的特点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叶片也是小小的,在微风中轻轻摇动;它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有着伟岸的身躯,笔直的枝,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它的颜色是深绿的,它傲然挺立在广阔的原野。
2. 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什么?
答:作者对白杨树充满了赞美和敬仰之情,认为它是一种不平凡的树,具有着崇高的精神品质。同时,作者也通过白杨树表达了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的崇高精神品质的赞美。
3.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文章中运用了排比、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运用了比喻手法。
4. 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了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为后文的白杨树出场提供了背景,烘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描述了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上,坐火车时看到的白杨树。作者以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歌颂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阅读理解的答案因问题而异,需要具体分析文章内容和问题。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本段描述的顺序(结构方式)是()
2、用“”划出本段的中心句。
3、最能表达这段文字的意思的词语是:()
A、笔直
B、绝无旁枝
C、倔强挺立
D、力争上游
4、本段从白杨树的___________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最后一句已开始向描绘白杨树的美过渡了。
答案:
1、总——分——总
2、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3、D
4、干、枝、叶、皮形态(外形)精神(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