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但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勤奋为学。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这句话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时光如流水,在身边静静地淌过,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所谓青春易逝、韶华难在正是这样的道理。这句话时刻提醒着人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尤其要珍视时光,爱惜时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与河流之中的水,日夜不停,似水流年。体现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
意思是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这句话出自《论语》。
扩展资料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孔夫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出自论语《子罕》。